2023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共收到1249张罚单,罚款总额1.58亿元。涉及103家险企、53家财险、50家寿险(法人机构),最大罚单380万,1家停新,4人撤职,13人禁业。
注:上表为上半年累计罚款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是谁开的罚单?罚的到底是哪些分支机构?后面有详细榜单~
2023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罚款总额1.58亿元,13人被禁业,4人被终身禁入
上半年险企罚款:总额达1.58亿,同比增长12%。
据“13精”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监管对保险公司共开出1249张罚单,总罚款1.58亿元。
从类别来看,财险业仍旧是“重灾区”,2023年上半年,财险公司罚款合计9619万,处罚金额占比达到了61%。
此外,较上年同期相比,2023年上半年,总罚款比上年同期的1.41亿元增长了11.87%,其中在3月单月,罚款金额同比增高达128.53%。与2022年上半年的四张百万罚单相比,今年上半年共计有8张百万级重磅罚单。
其中,最高一张罚单380万元,也是截至目前年内的最大罚单!即,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和重庆万州中支,因编制虚假业务财务资料和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高管,机构被罚259万,14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21万。
与2022年同期直接被原银保监会处罚的3家保险公司合计230万元相比,在今年,两家险企合计直接被监管处罚235万元。涉及到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车险财务数据不真实、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等。
2022年上半年,2家停新,3人撤职,19人被禁业,其中的16人均被处罚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而从今年来看,共计有13人禁业,4人撤职,仅1家险企受到停新处分。不过,保险业监管依旧保持高压态势,延续着此前的严监管趋势。
此外,从这两年度禁业的力度来看,不少从业人员因此受到了刑事处分,也警示着险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人员管控。
1家停新,4人撤职,13人禁业!
在2023年上半年,共计有1家停新、4人被撤职、13人被禁业。其中,上半年里唯一一家受到停新处罚的险企,为永诚财险上海分公司,因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编制虚假的文件资料受罚。
永诚财险上海分公司,被监管责令改正并罚款,停止接受新的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业务三个月。
此外,上半年13人被禁业,延续着上年同期,19人禁业的高频处罚力度。其中,还有4人被终身禁入保险业,详见上图。而且,还有两人因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15年!
2023上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含原银保监会),直接处罚两家险企,合计罚款235万元。此外,从下图来看,罚款金额排名前十的监管局,山东监管局的处罚金额最多,达到1597万,其次是河南与上海监管局,分别罚款1425万和692万。
此外,机构和个人双罚制成为常态,机构受处罚的同时,也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在2023年上半年,人司并罚占到了34%。
值得注意的是,据“13精”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至少4家险企的多位高管被直接问责。除此之外,如复星保德信、中意财险的总经理则是直接被警告并罚款。
如上图所示,时任复星保德信人寿总经理陈国平,作为公司保险资金未独立运作的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罚10万元。
因违法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内控管理不健全,中意财险总经理袁颖晖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最大罚单380万元,八家险企被罚没1151万元,垄断学平险被市场监管总局点名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第一批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查处重庆市巴南区八家保险公司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案。
具体来看,这八家险企在巴南区教育委员会管理的部分学校中划分片区承保中小学生平安保险,对销售市场进行分割,限制其他保险公司加入相关市场,并对学平险的价格进行固定和变更,统一学平险的保费保额。
最终,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合计594万元,并处2016年度销售额1%的罚款合计557万元,以上罚没款共计1151万元。
近几年,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加大整治学平险的乱象。
各地监管局也出具了多张针对学平险相关的罚款,如违规跨区域经营学平险业务,以及销售的学平险业务,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情形、学平险业务信息不真实等。
此外,监管政策也相继出台。如,北京监管局,要求各险企依法合规经营“学平险”业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强调将对违规行为保持严查重处高压态势。
53家财险公司,被罚9619.5万
注:中支和支公司(四级机构)为空,即表示被罚机构为省级分公司,支公司为空,即表示被罚机构为中支公司。
50家寿险公司,被罚6136.01万
注:中支和支公司(四级机构)为空,即表示被罚机构为省级分公司,支公司为空,即表示被罚机构为中支公司。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