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鄂尔多斯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效双升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时间:2023年02月27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持续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提质增效。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持续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提质增效。


经济指标协同发力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13.4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7%。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全年535户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6.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为94.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3.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6%,三次产业比例为1.9:65.3:3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6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跃居自治区第三位,增速位居第一位。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09.6亿元,增长13.3%。大宗商品贡献突出,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0.0%和10.8%,两类商品零售额占到全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63.1%,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9.2个百分点。


内部结构调整优化


农业规模稳步扩大。全市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11.2亿元,同比增长6.8%。粮食实现了增产丰收。粮食播种面积332.0千公顷,比2021年增加7.1千公顷,增长2.2%;粮食总产量210.5万吨,比2021年增加9.5万吨,增长4.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4341公斤/公顷,比2021年增加154.3公斤/公顷,增长2.5%。


民营经济贡献突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达41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77.0%;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3%,增加值同比增长7.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3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5%,拉动投资增长16.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9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3%。规模以上服务业民营企业达206户,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户数的78.9%,实现营业收入279.5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全部规上服务业53.9%。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非煤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总量的81.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6%、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94.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1.2%。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1%,占全市投资总量的85.1%。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15.0%,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4.1%,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8002.6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利润总额2444.9亿元,同比增长26.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0.6%,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58.2元,同比减少1.0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6.5元,同比减少1.6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9.7天,同比减少0.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1.6天,同比减少0.6天;资产负债率为44.4%,比去年同期降低4.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8.6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高于全区4.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6.8亿元,位列全区第一。新兴服务业逆势中焕发新机。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较1—11月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5.7%。


新兴动能逐步涌现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增长。2022年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6%,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30.0%,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135.3%


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新能源产业投资项目共17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7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3.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17.7%。新能源发电量4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占规上发电量的2.9%,其中太阳能发电量3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占新能源发电量的76.6%。


新兴产品保持增长。乙二醇、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多晶硅、石墨及碳素制品等5种新兴产品保持增长,占到保持增长工业产品的七成以上,产量增速分别为7.5%、6.0%、6.2%、26.4%和81.6%。


开放之路日益宽广


对外贸易有效提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2.9亿元,同比增长82.6%。其中,出口116.8亿元,同比增长101.1%;进口46.1亿元,同比增长48.2%。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实际利用外资198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交通物流平稳畅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全力保障交通物流安全稳定运行,重点区域重点物流通道畅通,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市交通物流更加便捷,客运压力有所缓解。全市公路客运量115.2万人次,公路货运量28325.0万吨。全市铁路客运量82.8万人次,铁路货运量46545.6万吨。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7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395.7吨。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03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84元,同比增长4.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4元,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2:1,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1.9%。其中,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增长30.5%、4.8%、6.1%。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新增学位8200个,设立1亿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组建全市职业教育联盟。投入疫情防控资金约20亿元,支持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物资保障,保护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支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4000余场次。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