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金融消费者注意保护个人金融信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对于非法机构、非法平台推出的非法产品,一定要坚决远离。
一、惯用伎俩
1. 虚假宣传,夸大承诺,他们常常以打着“银行内部消息”“独家资源、一手消息、低息高额”等幌子,来诱骗中老年人进行投资或购买产品。
2. 巧立名目,高额收费前期以极低的手续费甚至“免费办理”为诱饵,待提交资料或入门费后,便开始以“资料费”“消息费”“加急费”等等名目收取高额的费用,来支付所谓的“高利息”。
3. 盗用信息,隐私泄露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他们会要求提供大量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信息、人脸识别等等,不法分子拿到这些信息,就有可能把这些信息出售给诈骗团伙,谋取非法利益,甚至可能利用信息擅自开通各类网络借贷账户,进行盗刷、套现等。
4. 情感诈骗陷阱:警惕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等情感诈骗,切勿被虚假感情蒙蔽双眼。
二、掌握“三大技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避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
2. 留存证据,依法维权:妥善保管好金融交易凭证、合同协议等重要资料,遇到纠纷时,可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监管部门投诉、申请调解或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权。
3. 学习金融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积极学习金融知识,了解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