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深入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5年03月19日编辑:王亚茹
导读: 在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期间,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紧紧围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题,以“金融为民”理念为引领,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管控”的消保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在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期间,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紧紧围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题,以“金融为民”理念为引领,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管控”的消保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聚焦民生关切,筑牢权益保护墙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活动期间,辖内各分支机构结合不同金融消费群体知识薄弱环节,紧密围绕金融支持消费提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民办实事等核心内容,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开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专栏,发布以案说险、风险提示等系列内容,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非法集资”“代理退保”等非法金融活动,全力构建“线上矩阵覆盖+线下场景渗透”的联动模式,助力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警银联动筑防线,反诈阻击护平安


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与警方保持紧密合作,持续完善银警联动机制。一方面,通过联动形成强大宣传合力,协同开展进社区、进商圈、进学校等集中教育宣传活动,为守护群众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坚实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精准研判形成强大反诈合力。本次“3·15”活动期间,通辽分行一线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精准识别了一起代取涉案资金案,及时与当地反诈中心联动,以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成功堵截2.76万元的涉诈资金,用实际行动守护了金融消费者的“钱袋子”,受到当地公安局反诈中心通报表扬。


非遗传承添魅力,解锁消保新体验


2025年“龙抬头”民俗节期间,赤峰分行借势传统文化场景,开启“文化+金融”双向赋能,让金融知识走出银行网点、融入市井烟火,使广大消费者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利用民俗活动的情感共鸣和传播力,让金融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到日常生活。针对现场不同群体特点,分层触达,通过“沉浸式”案例讲解,强化“体验式”传播,提升群众参与感,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金融知识普及“双赢”。


图片1.png

 

金融为民同相伴 适老宣传护银发


呼伦贝尔市分行以老年群体为教育宣传对象,赴当地老年大学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对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的危害等金融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提醒老年客户要提高警惕,不轻易将重要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此外,为了更好的将金融知识传递给老年客户,活动现场通过互动问答、做游戏的方式帮助老年客户巩固金融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图片2.png 


做好普惠大文章,走好乡村振兴路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聚焦农村人群与个体工商户群体,以“金融知识下乡”为核心,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助力提升弱势群体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二连浩特市分行走进牧民家中,一对一发放宣传折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防范非法集资、识别电信诈骗、个人征信保护等金融知识要点。针对牧民们关心的存款、贷款等基础金融业务,进行了详细的答疑解惑,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合理选择金融产品,避免陷入金融陷阱,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锡林浩特分行选拔精通金融业务、善于双语沟通交流的员工组建金融乌兰牧骑小分队,秉持“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的活动主旨,深入苏木嘎查,针对牧区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现状,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为广大牧民送去金融知识与关怀。对于一些无法到现场的牧民,小分队成员主动上门服务,把金融知识送到他们家中,切实保障牧民金融权益、助力牧区美好生活,让金融知识的种子在草原上生根发芽。


图片3.png 


 图片4.png


中国银行内蒙古将始终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建立常态化宣教机制,强化对消费者的警示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打造让广大消费者放心、省心、贴心的金融服务生态,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和获得感,持续推动金融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