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开通互联网医院 让市民足不出户方便就医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时间:2022年10月14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10月12日,2022 年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50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通报了呼和浩特市最新疫情防控消息。

10月12日,2022 年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50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通报了呼和浩特市最新疫情防控消息。


呼和浩特市加速推进核酸检测工作


会上介绍,2022 年10月11日0时至24时,呼和浩特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8例(含8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无症状感染者374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51例,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5例。截至10月11日24时,我市现有确诊病例862例、无症状感染者3431例。


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当前我市共设2000余个采样点、3800余个采样台,调集近7300名核酸采样人员、700余名实验室检测人员,加速推进核酸检测工作。在原有南、北基地等6个第三方检测力量的基础上,新增乌兰察布支援方舱等7个方舱实验室。同时在每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派驻2名质量监督员,做好核酸检测的全过程质量监督,确保“不漏一阳”。


根据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规定,在前期划定的基础上,自2022年10月12日起,调整部分地区风险等级,调整后,我市现有新城区巨华世纪城和谐园、回民区新民街心月家园西区、玉泉区前八里庄村、赛罕区东达安苑小区、土默特左旗奇源济隆小区、和林县盛乐镇古力半村、武川县可镇荣金小区等高风险区452个;新城区凤凰新城小区(除12号楼)、回民区塔布板村(除塔布板住宅小区)、玉泉区五里营东小区、赛罕区丰泽园小区、土默特左旗金华学府小区、托克托县坤和家园等中风险区125个。


多家医疗单位开设互联网医院


疫情期间,为减少医院聚集,防止交叉感染,方便市民就医,我市增加了互联网医院就诊。目前,我市有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三家医院已建成互联网医院并上线运行,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院的优质服务,极大提高了患者就诊买药的便利性。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网络诊室,实现预约挂号、专家医生面对面咨询、复诊开药、门诊缴费充值、核酸检测预约和报告查询、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到家、全程慢病管理、病历复印等医疗服务,还可以建立完整的个人云电子病历、云影像,以便随时查看相关信息。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借助互联网医院加大在线诊疗服务力度,于10月5日开始为期10天的在线义诊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9月27日起至10月10日,共开展5503人次在线诊疗服务,医院各学科 400余名知名专家齐聚云端,为患者提供服务。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目前互联网医院取消线上挂号费,免费接诊患者,每日线上接诊医生覆盖各临床科室及专家团队,上线1700多种药品,覆盖常见病、慢性病,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还开辟了美团跑腿取药业务,缓解药品配送问题。患者关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互联网诊疗全部功能。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结合蒙医药“简、 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和“互联网+”在医疗服务中“零距离、无接触、高效率”的优势,积极号召全院专家、医生上线互联网,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展 24 小时畅通的“云”医疗志愿服务,免费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与诊疗服务。自 9 月30 日至10月8日,已有近 300 名专家医生上线,累计完成线上问诊560 人次,线上处方开具 1097 张,药品配送到家 189 单。有需求的患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互联网医院,或关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公众号内的互联网医院,即可进行互联网诊疗。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已正式运营9个月,目前实现了预约挂号、线上诊疗、健康咨询、检查检验预约、复诊开方、线上充值缴费、线上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电子报告查询打印、电子发票下载及病历邮寄等线上诊疗的全流程闭环服务,发展建设及运营成效已处于全国中医界领先水平。9个月来,累计访问人次106万人次,日均访问量3922人次,累计诊疗9324人次,累计流水1076万元。患者可通过微信搜索“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或关注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公众号,点击就诊服务,即可进行互联网诊疗。


驻呼高校1.5万名教职工助校园防疫


自治区教育厅体育卫生与劳动教育处副处长张晓莺介绍,各驻呼高校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强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正常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开展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应急处置协调。


疫情发生后,驻呼26所高校共封闭在校学生24.1万人,有1.5万名教职工背上行囊,舍小家顾大家,与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全力保障着学子们的饮食起居。面对校园突发疫情,自治区教育厅采取有力措施,筹集各方资源,助力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从直管党费中支出专项党费100余万元购买抗疫一线急需生活、医疗物资,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疫情防控最前沿;自治区工商联、红十字会和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等部门,伊利集团等企业单位也及时支援,分批为涉疫学校提供各类生活和防疫物资;全区高校之间相互支持,提供餐饮、物资等保障,共筑校园防疫的坚实后盾。


涉疫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欣介绍,首先是强化调度工作,按照疫情期间垃圾处置应急预案和方案,呼和浩特市成立涉疫垃圾处置工作专班,24小时指挥、协调、调度全市涉疫垃圾收运、处置工作。


其次是明确分工,全市救治医院、机场、东、西火车站、隔离酒店、发热门诊、封控小区重点单元、核酸采集点、火眼实验室等重点单位和区域的涉疫垃圾由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负责转运处置,封控小区重点单元以外涉疫垃圾由属地环卫部门负责转运处置,按照时限12小时内完成收集、24小时内完成处置。目前,所有涉疫垃圾可以做到日产日清。


同时要加强处置能力,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涉疫垃圾处置量从常态化疫情防控每日7.8吨剧增到每日150吨,并且持续增长。截至目前,专门负责涉疫垃圾运输处置的作业人员有238人,运输车辆103辆,同时储备作业人员40人,运输车辆20辆,全部闭环管理,可以满足全市重点区域涉疫垃圾的收运处置任务和不断增长的涉疫垃圾处置能力。


最后是科学处置,涉疫垃圾由城市无害化处置中心通过高温灭菌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置,24小时不间断作业,超出处置中心处置能力涉疫垃圾由属地环卫部门指派专人、专车、专线直送专业公司进行饱和性消杀后直接焚烧处置。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