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多渠道解决生活必需品“最后100米”配送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时间:2022年10月12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10月11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9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10月11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9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2022年10月10日0时至24时,呼和浩特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3例(含4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无症状感染者574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2例。截至10月10日24时,我市现有确诊病例885例、无症状感染者3070例。


呼和浩特市现有高风险区435个


为进一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规定,在前期划定的基础上,自2022年10月11日起,调整部分地区风险等级,调整后,我市现有新城区巨华世纪城和谐园、回民区新民街心月家园西区、玉泉区前八里庄村、赛罕区东达安苑小区、土默特左旗奇源济隆小区、和林县盛乐镇古力半村、武川县可镇荣金小区等高风险区435个;新城区凤凰新城小区(除12号楼)、回民区塔布板村(除塔布板住宅小区)、玉泉区五里营东小区、赛罕区丰泽园小区、土默特左旗金华学府小区、托克托县坤和家园等中风险区116个。


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75例


目前,呼和浩特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收治病例绝大多数以无症状和轻型、普通型为主,医疗救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10月8日以来,治愈病例开始陆续出院,截至10月10日24时,我市本轮疫情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75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例。


市民可通过“呼和浩特12345”微信公众号反映诉求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12345热线平台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健疾控、交通公安、消防应急、水电气暖等各部门和各旗县区建立了24小时联动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及时咨询政策、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紧急求助,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了诉求快接快办、助力了疫情防控工作。日均话务量成倍增长,近期出现通话率下降、等待时间延长的现象,在这里也提示广大市民,一方面错峰拨打热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呼和浩特12345”微信公众号等反映涉及疫情防控的相关诉求。


多措施解决生活必需品“最后100米”配送


记者:据了解,我市目前各类生活物资供给充足,请问市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购买生活物资,如何解决最后100米的配送问题?


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副局长谭金龙:我市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局携手各保供企业、电商平台,以保障首府市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为目标,千方百计抓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在解决重要生活必需品“最后100米”配送方面主要推行了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居民”——“点对点”直供模式。小区居民通过微信群、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美团、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向小区附近的综合超市、生鲜菜店、农贸市场下单订购蔬菜包、水果包及其他所需生活物品,商家按照订单配货后,由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或商家工作人员配送到小区,视小区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送货上门或居民自提。


二是“电商平台+居民”——“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无接触购物模式。小区居民通过美团、多多买菜、圣天生鲜等电商企业自有平台下单,通过线下分拣仓库备货,由电商平台企业自有物流或第三方物流配送到小区,视小区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送货上门或居民自提。


三是“生活物资经销商+物业公司+居民”——定制化团购模式。由小区物业公司对接果蔬、粮油、桶装水等经销商,依托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或小区微信群下单、付款等功能,推出蔬菜包、水果包等定制化生活物资,小区居民线上下单,由经销商自有物流或第三方物流统一配送到小区生活物资交接点,视小区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送货上门或居民自提;四是“果蔬种植基地(经销商)+单位(社区或小区)”——统购统配模式。以企事业单位或社区(小区)物业为主体与果蔬种植基地(经销商)对接,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或单位(社区或小区)微信群下单,在收集居民订单基础上,统一向果蔬种植基地(经销商)购买整批果蔬或定制果蔬包,由基地(经销商)或第三方物流统一配送至单位(社区或小区)人员居住地,视居住地管控情况由网格员、志愿者、物业人员分拣包装或将定制包送货上门或自提。(如:人民路、大学东路、大学西路20多个社区中的70多个小区对接东瓦窑批发市场果蔬经销商,定制蔬菜包、水果包。)


同时,对于行动不便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线上下单的特殊人群,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下单订购并送货上门。


解决群众办事,推出两种服务模式


记者:如今,市民出行受限,请问政务服务部门推出了哪些线上服务来保障群众的办事需求?


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冉雪江:由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已暂停线下服务。为切实保障疫情期间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推出以下两种服务模式:


一是蒙速办App,随时办理。有办事需求的群众,可在自己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蒙速办”App,安装、注册、登录后,有748个可办可查事项,其中,可办事项616个,可查事项132个,包括失业补助申领、户政、交管、治安;社保卡、就业创业、养老保险;不动产登记、缴费缴税;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水电气暖缴费等高频事项;二是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目前市本级有707个政务服务事项可以足不出户、“全程网办”,其中,依申请六类事项533个,公共服务类事项174个。如:企业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就业、考试培训等。有需要的市民可以通过浏览器搜索“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网”,进入自治区政务服务网呼和浩特市站点,查找需要办理的事项,即可获取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市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办事情形给出的提示填写信息内容并提交相应电子材料,进行核验,工作人员会在规定时间内居家给大家办理。


此外,为满足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还提供了“无障碍浏览模式”,包含十字光标跟随、指读、连读、智能客服等功能。为了避免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风险,请企业和群众使用蒙速办App和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网在线办理业务。


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困难群众保障


记者:请问疫情期间我市是如何做好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工作?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局长武成义:疫情期间,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生活陷入困境人员的基本生活,呼和浩特市民政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生活陷入困境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


一是及时开展临时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受疫情影响生活陷入困境人员和突发困难群众,实行先救助后办手续。9月底疫情暴发以来,为53户因疫情造成基本生活困难家庭发放临时生活物资,临时救助29人次,发放救助金10.5万元。二是发挥主动发现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救助协理员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变上门申请为主动发现,对社会救助对象中空巢、独居、失能、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三是启动电话抽查告知机制。建立市、旗县区两级抽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状况日报告制度,每日调度各旗县区排查低保、特困等救助对象确诊新冠肺炎情况以及困难群众救助情况。电话询问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的保障、照料服务是否落实到位,确保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履职尽责。10月1日以来,市、旗县区两级电话抽查救助对象518人次。


另外,我们从严封闭管理,扎实做好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民政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一老一小”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是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措施。全市所有61家养老机构、1家儿童福利院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严格封闭管理,禁止人员出入,严防外部疫情输入。二是加强核酸检测。全市民政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执行核酸检测一天一检,由机构内医护人员自行采样后送检,目前未发现阳性感染者。三是进行全面消杀。对机构内生活区域和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并加强机构内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的健康监测。四是加强老人和儿童心理关爱服务。疫情期间,开通手机视频线上探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亲情沟通的渠道。同时,根据老人和孤弃儿童基本生活需求、身体状况、心理和精神状态,开展各类健康宣教、心理慰藉、情绪疏导、娱乐活动,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提供更丰富有效的心理关爱。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