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攻坚克难中励精图治,在赓续奋斗中砥砺初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十年接续奋斗,春华秋实,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27.9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982.7亿元,年均增长5.2%,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3102元、10717元增加到36350元、22785元,增长了2.8倍和2.1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实现了翻番,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8.1∶40.9∶31优化为24.9∶33.4∶41.7,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折性变化……
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突破的成就,彰显了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十年来,巴彦淖尔砥砺前行,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持续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激发了经济增长的活力,更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项目建设 快马加鞭
8月中旬,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项目在临河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带动800余人就业,是目前全球在建的唯一一家同时具备10兆瓦以上风电主机及136米长叶片生产能力的高端制造产业园区。
零碳产业园项目是巴彦淖尔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相关实施意见、行动方案要求,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强化能源资源节约,抓好专项行动和重大项目落实,确保全市“双碳”工作稳妥有序推进的生动实践。
2012年以来,巴彦淖尔累计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153.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6.8亿元、外国银行贷款9.6亿元、企业债45亿元,滚动实施重大项目612项,累计完成投资3162亿元。全市首条电力外送通道上海庙至山东160万千瓦风电基地、首条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国道242线、G7京新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中核龙腾光热国家试点、黑猫煤化工、东立多晶硅、远景风机等产业引领项目投产运行,一批新材料、装备制造项目从无到有,工业转型升级进程加速推进,项目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这十年,全市实施了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77项,涉及现代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重大交通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撑起了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协调的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巴彦淖尔打好特色优势牌,高标准谋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制定出台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综合性文件,先后入选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第一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
“十三五”乌梁素海规划(修编)内项目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3.61亿元,湖区总体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稳定提高到Ⅴ类,局部优于V类,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内项目开复工11项,累计完成投资12.9亿元。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积极开展设施农业、牧业+光伏等示范项目建设,光伏治沙项目装机规模达37万千瓦。
有力有序推进能耗双控,“两高”违规项目整改“清零”,新上项目全部达到能耗准入标准。
组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现代设施农业、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奶业振兴等农牧业现代化升级项目76项,完成投资433亿元,巴彦淖尔由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迈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这十年,巴彦淖尔坚持以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以实际行动确保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粮食安全 铭记于心
金秋时节,巴彦淖尔的千里沃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巴彦淖尔小麦种植面积62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5.5亿斤。
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水利骨干工程综合配套渠沟路林田。
十年间,全市的耕地面积增加10%左右,45万多亩中低产田变身高产良田,可种粮食耕地由30%上升到9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全面部署。心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就会更足,奋进新征程的步履就会更加坚实。
十年来,巴彦淖尔在全区率先建立了系统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储备能力明显提升。拥有自治区、市、旗县区三级粮食储备,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粮油储备指导性计划,市、旗县区储备粮可满足全市人民97天基本生活需求。储备粮分布于全市6个粮食主产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由13家承储企业负责承储,可确保储备粮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民生福祉 持续提升
一个个高光时刻、一次次荣誉加身,进一步提升了巴彦淖尔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2021年7月,巴彦淖尔被自治区确定为“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首批示范城市。临河区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评选,杭锦后旗成功创建自治区示范县。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获全国政务热线最佳服务案例奖,指挥调度中心荣获全国“服务企业满意热线优秀单位”称号……
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全市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785.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73.5%,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扩面提质增效。
举全力补齐城市设施和民生短板,组织实施了134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4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医院医疗、教育教学、养老康养、文化旅游设施日趋完善,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全面完成6953户14675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集中安置点30个,9870名搬迁脱贫人口全部落实后续产业帮扶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65所公立学校实施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85个村卫生室、46个乡镇卫生院和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完成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全市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巴彦淖尔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公共服务供给得到持续优化。
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共享红黑名单1.1万条,对守信激励对象推出了“信易贷”“信易游”“信易住”等14项优惠便利活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年奋斗,巴彦淖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共同富裕更有质感。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