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时间:2022年07月05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自新一轮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呼和浩特市瞄准新目标,压实新任务,持之以恒抓落实,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文明程度,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清晨,当人们推开门窗,映入眼帘的是环境优美的小区,短时间就能到达干净整洁的菜市场,驾车行进在宽敞的街道,道路两旁花坛中的花儿竞相开放;傍晚,和家人在美丽的小游园散步;夜晚,治安防控设备实时监控着小区里的一切,保障人们的安全……


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首府市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密不可分。


自新一轮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呼和浩特市瞄准新目标,压实新任务,持之以恒抓落实,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文明程度,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为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细落实,市民的幸福指数随着文明城市创建进程不断攀升。


新城区团结小区,曾经是个“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的“三无”小区,改造升级后,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更换,不仅引入专业规范的物业公司管理,还对安防设施进行升级。如今的团结小区,已然成为一个文明示范小区。小区居民李先生说:“几年前,我们这里的路面坑坑洼洼,私搭乱建也很多,这几年重新改造后,小区环境大变样,大伙儿住在这里比以前舒心多了。”


查短板、出举措、高标准、严落实……我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把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所求之上,让文明创建的“大道理”化为“实利益”。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广大群众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仲夏时节,城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翠绿的树叶迎风摇曳,随着一个又一个绿地小游园相继建成,我市城区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现在公园多了,环境美了,没事的时候就出来转一转、看一看,心情更愉悦了。”和家人一起在成吉思汗公园散步的市民王乐开心地说。


住得舒心,是群众最基本的愿望。老旧住宅小区实施改造提升项目,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


“路平了,灯亮了。”玉泉区荣康小区居民告诉记者,改造提升后的小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看着如今的变化,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


弛而不息创城,让首府内外兼“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了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打通了“断头路”,新建了城乡便民市场和停车场,新增了公园绿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这些民生项目顺利实施,是全市上下持续创城的结果。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首府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漫步在首府城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户不断涌现,道德模范、“青城好人”引领市民向善向美,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期,城区主次干道交通路口,都能看到“红马甲”的身影。“请您戴好安全头盔”“小朋友,过斑马线不能打闹哦”……


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创城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青城大地绽放光芒。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讲理论、献爱心、送温暖,志愿服务在首府蔚然成风。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外表,更存在于精神。呼和浩特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线上线下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市民把创城作为自觉意识和积极行动,窗口行业大力推行文明礼仪、优质服务,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争创文明单位,小区居民积极争创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民生改善的浓浓暖意,幸福指数的步步提升,是呼和浩特市创城路上最贴心、最实在的收获。今天的呼和浩特,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正砥砺奋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示出这座城市不断更新的“成长坐标”。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