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区知识产权总体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并发布2020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金华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地理标志商标已达170件,位列全国第12位,5件地理标志产品率先加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区12个盟市,多次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广表扬。
截至2020年末,全区专利授权总量8.53万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0.8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6.1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1.49万件);“十三五”时期专利授权5.08万件,是从1985年专利授权开始到2015年30年总量的1.5倍。
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铁拳”“蓝天”等专项行动,“十三五”时期,全区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1363件,案值1779万元,罚没1422万元;查处假冒专利案1141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171件。同时开展放管服,各服务窗口累计受理专利、商标申请3.23万件,办理专利、商标质押登记317件,质押金额82.61亿元。
“十四五”时期,围绕加强体系建设,内蒙古将全力建设“三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其中,中国(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行后,发明专利授权可由36个月缩减至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由12个月缩减至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由8个月缩减至10个工作日以内。加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初步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6个盟市作为试点予以推进,建成后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可缩减至最快3天。建设中国(内蒙古)地理标志产品展示中心,推动更多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不断提升内蒙古优势特色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建设全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平台),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与公共服务能力。此外,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内蒙古)基地,为全区培养更多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