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包头市自然资源局聚焦“两统一”工作职责,秉承“生态优先、保障有力、规划引领、服务为民”的理念,为推动包头市全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构建空间发展新格局
擘画包头未来新蓝图
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开门编规划,开展“我为包头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初步完成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确定城市性质定位、产业空间发展指引、生态红线等内容,承载沿黄高质量发展、呼包鄂榆城镇群等国家发展战略,突出建设“四个基地”,打造“两个中心”,培育“一个高地”,专项规划推动民生保障。
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研究,构建5分钟、10分钟、15分钟不同层级的生活圈。注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供给均等化、多元化,关注康养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研究,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
完成中心城区及赛汗塔拉周边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实施历史街区重点保护,出台设计方案审查指导意见。
创新全链条保障体系
积极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坚持“好项目必定有好保障”的原则,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提升自然资源保障质效;打造全流程服务体系。主动做好从选址到供地的“全方位”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全年办理各类规划许可216件,供应土地41宗,面积4818亩;创新资源政策支持。实施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应,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实施工业项目并联审批服务,推行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为项目落地增添“助力器”。
践行生态优先发展理念
筑牢“绿水青山”生态基底
构建空间生态格局。开展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率先在自治区颁布实施“三线”立法,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守护耕地保护红线。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防止耕地“非农化”。全年补充耕地180公顷,划定全市400.4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聚焦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大青山南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4.38平方公里,治理率达95%。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全部退出并进行生态恢复。建成国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9家。
秉承便民利民初心
深化自然资源“放管服”改革
简化环节流程。实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审定等9项制度,项目审批要件平均减少40%,办理时限平均降幅70%。不动产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办结,查解封等90%的业务实现“免预约、即来即办”。
下放审批权限。对各类工业园区项目就近服务,工业类规划条件书办理及工程规划审批、核实全部由各直属分局负责,让企业少跑腿,群众少跑路。
合并办理事项。在全区率先实现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开展设计方案联合审查审定,推行信用承诺自查和智能化数字核查相结合的技术审查方式。推行“联合测绘”和“多验合一”,实现“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个平台”共享数据资源;强化惠民服务。不动产登记实施周六延时、免费邮寄服务,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互联网+不动产”、“不动产+金融便民服务”、“呼包鄂乌四城通办”的服务模式。出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10项措施,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更加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
厚植为民服务理念
切实解决群众难点堵点问题
解决“办证难”问题。累计解决226个项目首次登记,惠及16万余户居民;农村牧区“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完成90%以上,涉及7.6万户农牧民;积极回应社情民意。全年接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市长信箱、群众来访等800余件,均逐条回复办理,妥善化解各类诉求。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征地补偿、产权遗留等问题,列入重点工作专项研究,全力推进。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