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沙地林海绿富同兴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时间:2022年08月24日编辑:孟凡
导读: 8月,鄂尔多斯伊金霍洛雨水充沛,绿意盎然。驱车行驶在伊金霍洛旗国有林场的 “生态版图”里,紫色的沙葱花散落在路边的草丛,随风摇曳,它们与樟子松、果树、中药材一起,共同成为林场里的“主人”。

8月,鄂尔多斯伊金霍洛雨水充沛,绿意盎然。驱车行驶在伊金霍洛旗国有林场的 “生态版图”里,紫色的沙葱花散落在路边的草丛,随风摇曳,它们与樟子松、果树、中药材一起,共同成为林场里的“主人”。


20世纪50年代,面对近一半的土地面积沙化、森林覆盖率不到3%的恶劣生态环境,林场的一代代务林人克服重重困难,经过60多年的奋斗,这个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林场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覆盖,根本看不到裸露沙地的影子。


“林场刚建成时,面对的都是流动的沙丘,根本没法儿种树。人们把柴草、树枝等做成沙障墙,固定沙丘,年复一年种植沙蒿等固沙植物。沙子被固定住了,林场工人们开始栽种杨树、柳树、榆树这三种本地树。随着栽种面积的扩大,为改善林分质量,从1972年开始林场从东北引进樟子松进行沙地育苗试验,并取得成功,自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沙地樟子松开始大面积推广,到2002年,小霍洛万亩樟子松治沙造林基地已具雏形。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技术,从2010年开始,我们陆续对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周边范围内的林区进行绿色景观打造,实施了品质提升改造工程,累计栽植樟子松、油松、旱柳等混交林近15万亩1200万株,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抚育,现在平均高度达到4.5米左右,形成了以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独具特色的沙地林海。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植被覆盖率将近90%。”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国有林场霍洛分场场长李晓光向记者讲述霍洛分场的生态环境建设成绩。


经过一代又一代林场人长期的坚守和努力,现如今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色,满眼的郁郁葱葱。


2015年,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批复建立,成为名副其实“在沙地上建立起来的森林绿洲”,也成为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环首都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6年,鄂尔多斯霍洛分场被评为“全国十佳林场”。


懂绿才有希望,爱绿才有福祉,用绿才有未来。


2013年全旗开始实施退化林分改造修复工程,沙柳平茬后的枝条变废为宝。林场将沙柳平茬后的枝条提供给加工厂制出防水、防腐的绿色环保沙柳木型材,其余的剩余物做成颗粒燃料可以用于供暖,还有一部分可以用于生物质发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霍洛分场在严格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开始发展林下经济,试种果树、中药材、蛋白桑等一些经济树种。


“截至2022年,仅霍洛分场就完成退化林分改造修复工程8000多亩,中幼林抚育工程2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2.4万亩,重点区域造林工程完成8000多亩。目前在天骄生态文化林种植林下中药材100亩,引进鸡心果、蒙枣、袖珍苹果等十余个品种,发展了果品林经济30亩。同时,引进泓森槐树种5000余株、蛋白桑种苗10万株先行试验试种,待成功后再向周边农牧民推广。”李晓光说,新一代林场人已开始思考如何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热爱绿色的人,最终将获得绿色的馈赠。60多年对林场而言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未来,他们将满载着绿色梦想,不忘初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