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擦亮文旅融合底色 绘就生态画卷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时间:2022年08月09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苍翠如画的草原,秘境幽深的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辽阔壮美的湿地,金色油菜花海,空中翻飞的白鹭,原野上奔跑的獐狍野鹿,构成了呼伦贝尔额尔古纳盛夏美景。

苍翠如画的草原,秘境幽深的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辽阔壮美的湿地,金色油菜花海,空中翻飞的白鹭,原野上奔跑的獐狍野鹿,构成了呼伦贝尔额尔古纳盛夏美景。全生态、原生态要素在额尔古纳2.8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融合汇聚,滋养着这里的生灵万物,宛如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绚丽画卷。


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是额尔古纳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自觉行动,更是该市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用生态“底色”


描绘发展“绿色”


额尔古纳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209万公顷原始森林、27万公顷天然草场以及81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构成了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额尔古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近5年来,该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亿元,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32个,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8.23%和92.6%,保持了森林、草原、河流、湿地完好的生态本底。


此外,额尔古纳市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占呼伦贝尔市总面积67.92%的生态红线面积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治理,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决摒弃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同时,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到质的转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立足生态优势


写好文旅融合“文章”


要绿色,也要发展。额尔古纳市将生态优势作为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转化绿、提升绿、拓展绿上狠下功夫,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让好生态成为额尔古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全域全季全业高端旅游目的地。


当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游客主角,以建设一流草原森林生态和边境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不断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塑造文旅品牌形象,夯实服务设施体系,完善现代管理体系,营造游客舒心、放心、安心的旅游环境,持续提升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推动该市旅游资源主题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构建全域旅游空间新格局,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自治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形成“一业兴、百业旺”“文旅进、经济稳”的良好成效。


目前,该市有A级景区9个,其中4A级景区5个。全市旅游酒店宾馆近600家,床位近4万张。形成了星级酒店、主题酒店、商务宾馆、家庭游接待户等不同类型、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接待场所。“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2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并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如今已被列入中国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和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额尔古纳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额尔古纳完成“化茧成蝶”的蜕变。


如今的额尔古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潜在的生态优势正在这片沃土上的每一个角落厚积薄发。这座以绿色为发展坐标的城市,也正朝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目标不断奋进。


绿色—额尔古纳永远坚守的生命线。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