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为内蒙古旅游添魅力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时间:2020年07月31日编辑:刘思琪
导读: 7月25日至7月29日,我区70名非遗传承人带着35个项目400余件精美作品来到内蒙古展览馆,参加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为全区人民献上非遗文化盛宴,助力内蒙古文旅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刘静兰带着浓郁民俗文化的剪纸来了;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萧占贵带着活灵活现的察哈尔毛绣作品来了;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姚凤琴带着色彩斑斓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绣品来了……


7月25日至7月29日,内蒙古70名非遗传承人带着35个项目400余件精美作品来到内蒙古展览馆,参加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为全区人民献上非遗文化盛宴,助力内蒙古文旅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中,观看非遗展览的群众络绎不绝,5天时间,群众到馆人数达2万人(次)。


“非遗文化展分为纺绣区、纸艺区、图画区、金属区、器具区等,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让非遗文化为内蒙古旅游增彩,让非遗文化讲好内蒙古故事。通过看契丹刺绣,了解内蒙古契丹文化;透过兴安盟树皮画,了解内蒙古的森林文化;体验鄂伦春、达斡尔剪纸技艺、鄂温克太阳花制作工艺,了解内蒙古三少民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来内蒙古旅游,爱上内蒙古。”内蒙古展览馆非遗展厅负责人乔歌蒂说。


让非遗成为宣传内蒙古旅游的使者,让更多人爱上内蒙古,非遗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


7月29日,在察哈尔毛绣展区,群众围坐在自治区非遗文化传承人肖占贵老师身边,一边跟着萧占贵老师剪毛、拼插、打胶、上布……制作毛绣作品,一边听肖老师讲解乌兰察布市火山地质文化,大家从毛绣技艺的操作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远古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等。“我们要让毛绣制作走进旅游景区,走立体化、智能化路径,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结合,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发展。”


今年66岁的刘静兰老人,亲手教授前来学习剪纸的人,仔细讲解剪纸技巧。刘静兰从6岁开始学习剪纸,已经有60年的剪纸经验。她说:“这些年,大家越来越喜欢民间艺术剪纸,我也喜欢通过剪纸,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宣传内蒙古文化。但是剪纸是一种创意性非常强的技艺,需要艺人有较强的想象力,更需要一份坚守寂寞的心态。”


今年已经66岁的姚凤琴老师,为了让更多人学习传承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常年带徒弟讲学,至今为止,已经培训学员3000多人,其中10人的技艺已经达到姚老师的水平。


为了培养更多人学习传承内蒙古非遗文化,助力内蒙古旅游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展览馆常年设立剪纸、蛋雕、书法、拉弦、布贴画、泥塑等内蒙古传统工艺工作站,并聘请专业老师现场指导。“下一步,我们还将开设展厅,帮助非遗传承人销售作品,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文创等形式,提升内蒙古旅游品质,让旅游更贴近生活,服务群众。”乔歌蒂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让非遗文化讲好内蒙古好声音,需要每个人献出一份力。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