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急需用地,一个土地闲置,双方嫁接起来,“腾笼换凤”精彩上演。
在同一片土地之上,经营易主、产业更新。2019年,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停建之后,其所在地块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在开展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专项行动中,停建三年的大数据产业园地块被重新启用,东晶新材光伏产业链项目在这里动工建设。原本长期闲置的优质地块被重新激活,为发展优势产业扩展了宝贵空间。
必须把宝贵的资源和有限的资金用在当紧处、花在刀刃上。
2022年8月,内蒙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批而未供、沉淀资金、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五个方面的大起底专项行动,突出问题导向,推动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
乌海市闻令而动,把“五个大起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成立了推进“五个大起底”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制定了5个专项工作方案,各区和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全力推动,集中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乌海市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步子更稳、动力更强。
待批项目大起底方面,截至2022年底,待批项目台账中316个项目涉及483项待批手续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居自治区首位;补批项目台账中110个项目涉及123项需补批手续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居全区第一位。
“半拉子”工程大起底方面,按照《乌海市“半拉子”工程处置工作方案》明确的“一项一策”处置措施,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半拉子”工程分类处置指导意见》有关要求,乌海市加快各项“半拉子”工程处置,补办涉及手续。全市上报自治区的“半拉子”工程项目共9个,其中7个项目已完成整改盘活,其他2个项目计划上半年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
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方面,2022年,乌海市消化了批而未供土地141.06公顷,完成年度消化任务的153.14%;处置闲置土地22.56公顷,完成年度消化任务的350%。今年,自治区下达乌海市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任务133.33公顷、闲置土地处置任务13.33公顷。截至3月底,乌海市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5.47公顷,完成年度消化任务的49.11%,预计6月底前完成全年任务;处置闲置土地35.31公顷,完成年度消化任务的264%,2023年度任务已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剩余任务完成率99.29%,预计6月底前完成全部“十四五”期间剩余处置任务。
沉淀资金大起底方面,乌海市各预算单位对本单位留用资金进行再次梳理,各财政部门根据《自治区沉淀资金界定、管理和处置办法》对各单位拟留用资金进行研判,提出处置意见,经政府批准同意后,下达《拟留用资金处置意见书》,明确资金动向。同时,乌海市坚持“集约节约、效益优先”理念,在2022年10月底前,将收回的1.84亿元沉淀资金(不含应缴财政收入、质保金及进一步研判数),统筹用于偿还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83万元;化解棚户区改造贷款5634.87万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26亿元。
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方面,梳理的56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其中,待批项目手续共18项,已办结18项,办结率100%;7户停产企业共占用土地53.2公顷,在全区率先完成整改,占用土地已全部盘活;21户僵尸企业共占土地80.1公顷,已完成整改21户,盘活土地80.1公顷;9个停建项目共占土地256.56公顷,已全部完成整改,占用土地已全部盘活;沉淀资金已全部完成上缴。
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乌海市还制定印发了《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园项目控制性指标》,对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等控制指标,确保以现有资源水平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五个大起底”行动深入推进,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集中解决,经济建设、民生福祉、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得到补齐加强,全市干部群众规矩意识、节约集约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让沉睡的土地‘动起来’,就能让停滞的项目‘跑起来’,更能让新项目落地‘快起来’。”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市自然资源总督察张立明表示,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分类施策、精准处置,进一步盘活存量,深入挖掘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各项工作力度再加大、进度再加快、质效再提升,力争提前完成任务,同时将以此次大起底为契机,积极引导盘活,转变用地观念,坚决遏制新增,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乌海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土地资源保障。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