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为“中国粮”装“兴安芯”

来源:兴安日报时间:2023年04月24日编辑:封雅静
导读: 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为首打造的兴安盟水稻良种选育繁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正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努力为“中国碗”里的“塞外粮”,装上一颗优质高产水稻的“兴安芯”。

四月的兴安大地春潮涌动,生机无限。  


在乌兰浩特市,北起义勒力特,途经乌兰哈达,南抵葛根庙,蜿蜒迂回的70公里田间小路上,串联起百里兴安稻海的美丽风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为首打造的兴安盟水稻良种选育繁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正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努力为“中国碗”里的“塞外粮”,装上一颗优质高产水稻的“兴安芯”。


良种繁育只为稻谷飘香


4月14日,在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古城村的温室大棚内,种植大户赵福全正带着家人争分夺秒地将袁隆平工作站研发的兴隆18号种子播撒到育秧盘中。


“今年我家230亩地都种兴隆18号种子。这个种子真不错啊!去年袁隆平工作站的专家来我们村推广,我一开始还犹豫,结果这个品种产量特别高,一亩至少能出1200斤以上,而且味香口感好,卖的价比其他品种的高不少呢。今年我赶紧跟工作站申请了,他们免费提供种子,今年收入指定能提高不少。”赵福全期待地说。


水稻种植在兴安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片寒地黄金水稻积温带赋予了水稻生长诸多有利因素——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河水、洁净的空气,还有最适宜的温差。然而这么多年,因为自主品种稀缺,没有当家品牌,优质土地产不出优质大米,让兴安盟大米“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直在低端市场上踯躅。  


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专属于兴安盟的水稻好品种?如何推进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稻农获得好收成,过上好生活? 2018年10月16日,袁隆平院士亲自带着科研团队来到革命老区兴安盟考察高寒地区水稻产业,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组建。在4年多的时间里,从30000份到16000份的样本优选,从零基础到13个表型稳定的高世代水稻新品系的培育、推广,只为兴安盟培育出真正独具优势的水稻好种子。  


备耕时节,在乌兰浩特葛根庙镇朝明家庭农场,20余座大棚里早已绿意盎然,秧苗已长出地面两三寸高,芽尖上颗颗小露珠晶莹剔透。家庭农场成员朱颖刚正在大棚里侍弄秧苗,还有25天这批秧苗就可以插秧了。他说,兴隆18号亩产比其他品种要多200多斤,袁隆平工作站高价回收水稻,去年他们家820亩的水稻赚了50多万元。


“作为袁隆平工作站的繁种基地,朝阳家庭农场去年就试种了2300亩,今年又增加了,现在农场4680亩土地全部种植兴隆18号。兴隆18号已经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今年年末就能得到正式批准。”袁隆平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说。


4年来,袁隆平工作站的专家完成了从零基础到13个表型稳定高世代水稻新品系的培育,兴粳5号等7个水稻新品种通过自治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品质好、高抗性、产量高的水稻良种——“蒙隆”系列种子成为“兴安盟大米”的“核心”。当袁隆平院士第一次品尝自己团队种出的兴安盟大米时,高兴地写下:“东北上游,净产好米”“红城粮安,草原香稻”,并欣然为兴安盟大米代言。


2020年初,袁隆平院士在海南三亚正式推出“袁梦计划”,向全国推广兴安盟大米。袁隆平工作站连续举办4次测产暨现场观摩会,承办两届兴安盟大米论坛,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相关新闻累计浏览量达10亿人次,有效提升了“兴安盟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2年,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项目核心示范区亩产743.5公斤,刷新全区水稻单产纪录。2022年,兴安盟水稻播种面积115.35万亩,总产11.36亿斤,兴安盟水稻产业全产业链产值正向百亿元大关大踏步迈进。


“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稻农笑逐颜开的喜人景象正在兴安大地上持续上演。


改良土壤只为万顷良田


当大地开始变得生机勃勃,就会有老朋友到访科右中旗巴彦塔拉苏木。4月15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4位专家张玉烛、裴又良、刘建兵和付佰科,带着2名年轻的助手,又一次来到科右中旗的盐碱地,开展科技攻坚行动。    


今年,袁隆平工作站将在科右中旗播种2000亩耐盐碱品种。自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兴安盟以来,引入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培育出了以“1189”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耐盐碱水稻新品系。“盐碱地pH值达9,或盐度在0.6%时,亩产要在300公斤以上”是袁隆平院士给兴安盟盐碱地改良定下的“格线”。如今,兴安盟盐碱地水稻示范基地已同时具备“pH值9左右、盐度0.6%”的属性。2022年,“1189”耐盐碱水稻品系亩产达540.3公斤,亩产量连续四年突破500公斤,已经成为中国盐碱地治理的标杆,实现了高产、稳产。


地上不长草、牛羊吃不饱……这是科右中旗南部地区盐碱地的真实写照。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科右中旗建立了盐碱荒漠化土地高效利用研究中心,进行土地修复治理及土壤质量提升的实验,筛选耐盐碱新品系20余份,建立了耐盐碱水稻选种圃。通过实施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缓解了土壤盐渍化,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生态效益明显。pH值和电导率分别降低了10%和22.1%,有机质提升13%,全氮提升0.35%,有效磷提升5.7%,速效钾提升30%。


“这是我第三次来兴安盟,现在‘兴安盟大米’已经树立起了品牌,水稻产业的产量和面积不断扩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希望通过我们杂交水稻技术能不断提高这里耐盐碱地的产量以及黑土地杂交稻的产量。”2022年,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基地测产时,“水稻之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表示对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很有信心。  


节水、增产是农业的两大课题,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对旱作水稻品种进行了大量的选育,筛选出适宜水稻旱作品种10个;对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浅埋滴灌、旱地直播等栽培节水技术进行精心测试,亩产分别达到538公斤、478公斤和447公斤。  


如今,耐盐碱水稻的研究已带动科右中旗耐盐碱水稻种植面积达 3900 亩,昔日盐碱地早已蜕变成了今日水稻田。


培育人才只为留下希望


4年来,袁隆平工作站承接了自治区级科技课题3个、区盟两级科研经费近8000万元,拥有各类专利7项、注册商标19件,制定内蒙古地方标准6项。联合盟农研所科研人员培养了能够独立从事水稻项目研究科研人员20多人,累计组织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惠及稻农1.2万人次。累计获得各世代育种材料22935份、种质资源材料1708份,3个品种已获得品种审定证书,耐盐碱水稻连续4年亩产超过500公斤,还完成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


“在得到了继承父亲衣钵‘水稻之子’袁定阳的接续加盟后,我们陆续引进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和兴安盟隆华寒地水稻研究院3个科技创新平台。与阿里巴巴、中国联通联合开展了智慧农田研究和示范合作。我们正在打造兴安盟水稻良种选育繁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有望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水稻良种选育繁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王世刚说,“下一步,我们做好兴粳5号等代表性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借助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的职能优势,2023年力争盟内推广新品种5-10万亩,打造兴安盟优质香型稻米品牌。并积极对接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兴安盟永稻种子公司,努力将兴安盟打造成优质水稻种源生产基地及关键技术输出基地。2023 年争取生产水稻优质种子1200万斤,向吉林、黑龙江等地销售我们的优质稻种500-800万斤。”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