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乌海日报时间:2023年03月08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乌海市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为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乌海市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为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春万象新,科技创新热潮涌动。行走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车辆往来穿梭,工人紧张忙碌,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迸发着发展的激情,园区正在朝着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在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往来穿梭,工人们密切配合,专注地进行设备调试、安全检查等工作,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该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与销售,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时为储能电站、通信基站等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分四期建设,一期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约12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形成近160亿元的产值。


“一期预计在6月份全部建设完成并投产,我们还同步规划120万千瓦光伏储能项目,今年已取得一期30万千瓦光伏发电指标,建成后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能为乌海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全产业链布局,积极打开国际市场。”公司总经理李民说。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增长极。华恒、国轩、东景……随着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的加速落地,我市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全产业链基地未来可期。在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过程中,我市把创建工作列为全市“一号工程”的重要部署,出台了《乌海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创建国家高新区重点任务清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会商制度,逐步完善体制机制,经过一年的努力,乌海高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能力、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创建工作蹄疾步稳推进。未来,乌海高新区将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以链群思维扩增量、提质量,稳步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全产业链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等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群,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内,大屏幕实时更新着各工段和生产线的画面。该公司用“氢冶金”工艺生产的“如意牌”高纯生铁,如今已成为风电、核电、轨道交通、军工特钢等高端制造领域不可多得的优质原料。


“公司研发的‘氢冶金’工艺与传统高炉工艺相比,具有碳排放低、污染物排放低、吨铁发电量高、综合能耗低等优势。我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立了‘降煤耗攻关小组’‘降氧耗攻关小组’‘降氮耗攻关小组’‘降水耗攻关小组’4个课题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创造了班产、日产、周产、月产生产纪录,去年累计生产铁水22.7万吨。”公司技术开发处主任卜二军告诉记者,“公司将持续推动铸铁机铁水收得率攻关和自治区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并联合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积极申报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长期坚持创新,不断攻克技术壁垒,推出高品质、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更离不开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乌海市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取得实效。2022年,全市安排6300万元用于研发投入,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推动54户企业加计扣除金额达5.37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34亿元。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035.5万元,同比增长242.94%。给予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科研奖补500万元。深入开展研发费用归集工作,对42家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71亿元,同比增长34.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51%。推动专项资金拨付率达到100%。


乌海市完善科技政策,加大科研项目攻关力度,出台了《乌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了《乌海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乌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科研项目资金4820万元,同比增长7.3%,实施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氢基熔融还原技术研发与工业示范”获批为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二氧化碳与焦炉煤气重整增产甲醇的工业示范项目”“单晶硅流程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研发及示范应用”等9项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转化。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家,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增至42家、科技领军企业10家、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备案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家。


与此同时,乌海市加强科技培训,去年共组织各类线上科技培训30余场次,培训各类科技人员1000余人次,引入“云科税通”研发归集服务平台,先后组织开展集中培训3批次,覆盖培训对象达到600人次,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宣传、科技三下乡及专题讲座活动20余场次。


乌海市还深化与清华大学、哈工大、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建设,推动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组建8人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乌海碳基新材料及负极材料生产研发工作,持续加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有54人通过初级技术经纪人资格考试。


新征程上,乌海市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