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和县紧紧围绕“两园两区”发展目标,切实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打造面向首都的“大菜园”和“后花园”,全力促进三产融合,充分发挥产业“造血”功能,支撑农村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实施。
“大菜园”加快产业集聚,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走进兴和县察尔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场蔬菜大棚内,一个个成熟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一片片叶菜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各类有机蔬菜进行采摘,经过分拣、称重、包装、装车一系列流程,把新鲜的绿色有机蔬菜配送至北京、呼和浩特等地的高端市场。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脱贫了还能在这儿打工,收入也不少。”黄文清曾是兴和县城关镇阳坡村的建档立卡户,因为没有技术,一家的收入全靠耕地。察尔湖农场蔬菜大棚建好以后,按政策黄文清被安排到察尔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工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兴和县察尔湖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生态高效农牧业生产、有机蔬菜种植、特种散养、中央厨房、绿色农牧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生态旅游、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其中,养殖基地占地面积约2.6亩,度假区总面积达6.6万亩。目前,企业每年牛、羊、鸡、猪、鱼各种鲜肉、鲜蛋加工生产配送量可达350多吨;各种蔬菜、瓜果约700多吨;杂粮杂豆、莜面、白面、荞面、胡麻油约265吨;各类副食达180多吨。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盘活土地资源。兴和县为实现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依据立地条件围绕农业精细化,加快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动马铃薯、燕麦、冷凉蔬菜和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面向首都的“大菜园”。在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兴和县察尔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城关镇共建了温室大棚,并鼓励当地农民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合理利用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据了解,察尔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化运营,共为周边8个村委会提供了500多个公益性岗位,每年上缴村集体经济241.6万元,通过土地流转为农民增收150多万元。
在位于兴和县现代农牧业科技园区的内蒙古川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各种机器正开足马力生产速冻玉米棒、速冻马铃薯制品和速冻胡萝卜丁等产品。内蒙古川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兴和县引进的一家致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为主的企业,厂长林海涛介绍,今年可实现年产速冻玉米粒10000吨、速冻玉米棒5000吨、速冻马铃薯制品12000吨、速冻胡萝卜丁2000吨、水果胡萝卜1000吨。
同时,内蒙古川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辐射带动整个乌兰察布地区发展了20000亩甜玉米基地、5000亩马铃薯基地、1000亩胡萝卜基地,并间接带动了种植农户2000多户。同时依托京蒙对口帮扶的资源优势和销售渠道,实施“净菜进京”行动,实现净菜当日进京,当日销售,让兴和县的绿色食材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
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赵军介绍,目前兴和县种植冷凉蔬菜播种面积10万亩,全县肉类总产量9013吨,大白菜、西兰花、西芹、菠菜、鲜食玉米、甘蓝等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不断巩固。“通过五年努力,力争把兴和县建成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绿色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打造品牌为抓手的全国性冷凉蔬菜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后花园”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如果说,兴和县绿色生态建设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享誉全国的苏木山林场就是一张亮丽名片。
“去过一次苏木山,景色很美,空气质量也很好,期待下次与家人一起再到苏木山旅游。”北京市民罗旭高兴地说道。
在兴和县苏木山脚下的店子镇卢家营村,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村常住户143户285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4人。不仅如此,依托良好的地理优势,村民们还吃上了“旅游饭”。现在的“卢家营生态小镇”,白墙黛瓦与绿水青山相融合,原生态自然风光旖旎。2021年,芦家营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每年就业增收2万多元。
苏木山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最大的人工林场和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景区,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林场总面积24万亩,有林面积2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8%,生态价值可达50多亿元,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内蒙古“第二小兴安岭”,每年在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达2.67亿元。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科学论断的生动诠释。
此外,苏木山平均坡度在45度以上,良好的地势生态环境,使它入选为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健走基地、内蒙古第十四届运动会圣火采集地,相继举办了2017、2018“中国健身名山·苏木山登山节”、中国国际露营大会、苏木山徒步穿越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好风景”带来“好光景”,“绿水青山”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走进村里“常心宽农家乐”,48岁的李美桃正在收拾前厅。她说:“自从苏木山环境好了以后,我们的日子也变好了,打工有去处,还能自己开店当老板。”李美桃的红火日子是当地村民的幸福写照。
“两园”里做强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