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0日,中商国诚集团来到我市松山区、元宝山区、喀喇沁旗进行考察。在重点考察各产业园区、物流园、田园综合体后,初步达成投资意向,并对下一步合作深入交流。
出征鼓角争鸣,前进步履铿锵。如今,一只只“金凤凰”正源源不断地飞来赤峰择枝筑巢,逐渐为赤峰实现“五个发展定位”、“六个赤峰”和“双子星座”建设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有效投资的坚实基础。1—10月,我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76项,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316.7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34项,到位资金294.01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92.8%;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19项,到位资金187.12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59.1%......
这份招商引资的“成绩单”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抢抓新机遇,聚焦大项目,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现高位推进、高层推动、高效招商的努力结果。全市上下招商引资氛围热烈浓厚,从市、县、乡三个层面,组建起8大产业集群18个重点产业链、28个有招商任务的市直部门招商引资专班、旗县区招商引资攻坚队和小分队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近2000人的招商队伍,层层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构建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引资格局。
“去哪招?”“谁去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作为我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我市坚持“走出去”精准对接,“请进来”共赢发展,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4次,各旗县区共开展招商引资活动732次,对接各地企业2000余家。在新引进落地的项目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项目占比88%,对于我市落实“深度融入京津冀、积极对接环渤海、全面参与大循环”的对外开放战略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疫情防控“不掉链”,招商引资“云相见”。10月28日,我市举行秋季招商引资网签大会,从市政府、市直部门、旗县区三个层面,分别与全国21家专业招商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95家企业签约项目95个,计划总投资382.07亿元。“投资赤峰、共赢未来”网签大会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品牌,今年以来,我市已经召开5次网络签约会,对接企业千余家,签约项目532个,总投资2813.75亿元;已落地项目 331 个,总投资 1425.88 亿元,完成投资 62.98 亿。
招商品牌已树立,招商平台不可少。自2018年开始,我市量身定制了“赤子峰会”,搭建起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有效平台,四届的“赤子峰会”共邀请各届赤子、企业家、专家近600余人,签约项目212个,总投资达763亿元。今年,我市以“赤诚峰味”赤峰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为契机,先后举办了4场专场推介会,为我市农畜产品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空间。
惊喜不止于此。在北京经开区投资6.22亿元,规划建设总面积达6.28万平方米的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区目前正在制定园区招商运营相关政策,同步开展施工招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开工,2024年投入使用。自治区首家产业链大数据招商信息平台即赤峰市产业链精准招商综合服务平台已建成,将全面提供产业链图谱、招商引资底图、项目落地评估、企业入驻监测等服务,推动实现招商引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
要想招商引资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保障机制后盾力量不可或缺,今年,我市形成了《赤峰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2022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打造政策洼地。同时,制定出台《赤峰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赤峰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管家”制度》《赤峰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构建亲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招商热情,2021年以来已为4位社会引资者兑现了400万元招商奖励。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客商是“船”,招商就是借“船”;资金是“风”,引资就是乘“风”。借“船”乘“风”,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破浪前行。如今,红山大地投资潮涌,重大项目建设正酣,一批通过招商引进的能源、交通、高新技术等领域重大工程稳步推进,传递着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发展的洪流滚滚向前,把招商引资发展项目作为全市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项目突破带动发展全局,赤峰开放开发大热潮正扑面而来。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