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发挥气象科技优势 助力产业更兴旺

来源:奔腾融媒时间:2022年11月18日编辑:刘旭
导读: 11月15日,在兴安盟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内的太平乡土壤检测分析实验室内,白庙子村村民王连月正带着自家耕地的土壤样品做测土配肥检测。今年王连月种植了20亩玉米,春耕之前按照实验室专家的要求,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分地块进行科学精准施肥,今年20亩玉米又增产不少。

“土壤营养含量检测就是好,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白庙子村村民王连月高兴地说。


11月15日,在兴安盟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内的太平乡土壤检测分析实验室内,白庙子村村民王连月正带着自家耕地的土壤样品做测土配肥检测。今年王连月种植了20亩玉米,春耕之前按照实验室专家的要求,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分地块进行科学精准施肥,今年20亩玉米又增产不少。 


今年年初,中国气象局在金柱家庭农场投资建设了具备测定土壤氮磷钾、有机含量等要素的土壤检测分析实验室,用“帮扶+社会化”的模式,示范引导广大农户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地块进行科学精准施肥,实现了增产增收、减少面源污染、保护黑土地等目的。


“从反馈情况看,今年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都不错,起到了一个减肥增效的作用。这几天正在加班加点进行检测,计划在年末之前,完成一千个地块的土壤检测,并提供测土配方方案。”突泉县太平乡土壤检测分析实验室专家林柏杉介绍说。   


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还在太平乡实施了农作物品种优选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了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多品种对比种植试验,遴选了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80多个品种参与对比,同步示范推广保护性免耕技术、测土配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先进植保方案,为农户科学种粮、增产增收提供参考和支撑。

“今年为农户做了300多个地块的土壤检测,提供了施肥方案,从效果上来看,选种还是比较理想的。水分脱到十七八个水的时候,还有三个品种是亩产过2000斤的,最好的一个品种是2400多斤。从成本上看,还能够减少20%的肥料,增产幅度至少15%以上。”林柏杉介绍说。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结合突泉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特点,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助力产业振兴工作举措,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粮食增产,提升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

今年以来,突泉县利用中国气象局帮扶资金510万元,以五大振兴为抓手,坚持需求引领、深入调研、突出绩效,严格把关、规范流程,做好绩效评估,2022年研究谋划了帮扶项目7个,确保帮扶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现在冬桃成熟上市开始采摘,冬桃的特点就是甜脆,桃味特浓,这一棚冬桃产量大概是五千斤到六千斤左右。”内蒙古聚美恒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季采摘园销售经理王娇介绍说。


在内蒙古聚美恒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四季采摘园内,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手机操作中国气象局安装的数字农业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科学分析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指导工作人员合理追肥、及时浇水和科学通风,为大棚种植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通过中国气象局给采摘园安装数字农业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土壤温湿度。到冬季就是低温寡照,通过安装补光灯,使作物光照能够及时得到补充,使果实提前成熟上市。”内蒙古聚美恒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淑辉说。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和垂直管理优势,加大帮扶力度。靶向实施“风云平安行动”“卫星慧眼行动”“守护丰产行动”“气候赋能行动”,紧密结合突泉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农业气象科研工作站;建设了“气象+高标准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强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科技帮扶、产业帮扶、行业帮扶取得积极成效。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