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743.5公斤!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优质水稻绿色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现场测评会传来好消息: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项目核心示范区实收亩产743.5公斤,刷新全区水稻单产纪录。
据悉,该示范区面积500亩,高产地块种植面积15亩,实收面积1.1亩,种植品种为农联1号。经面积测量、机械收割、装袋编号、分袋称量、水分测定、产量计算等一系列测产程序,最终确定测产产量。专家组一致表示,示范区通过选用高产品种,采取宽窄行高光效栽培模式,配套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增施专用有机肥、科学水层管理、精确定量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优化植株田间布局,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充分挖掘高产品种产量潜力,并为主产区水稻产量提出了新目标。
经专家组实收实测,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示范区种植的由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兴粳6号、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水田村示范区种植的中科发5号亩产均超过700公斤,分别为714.3公斤和704.8公斤。
坐落在大兴安岭南麓的兴安盟地处北纬46度,是内蒙古水稻主产区,也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近年来,兴安盟立足粮食资源优势,从增产和提质两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大米、玉米“双百双千”工程引领下,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创建“兴安盟大米”品牌、建立智慧农业园区等举措,持续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承接了3个自治区级科技课题,建立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分中心和兴安盟隆华寒地水稻研究院等4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出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目标的技术模式验收。
据了解,今年,兴安盟水稻播种面积115.35万亩,预计总产11.36亿斤,兴安盟水稻产业全产业链产值正向百亿元大关大踏步迈进。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