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敖汉通衢连四海 助推产业飨八方

来源:赤峰日报时间:2022年06月28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几代敖汉人见证了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由“陋”变“美”的嬗变,从显而易见的里程增长到潜移默化的质量提高,惠及每户家庭。如今,要问敖汉这十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老百姓一定会说是路,建成一条农村公路、推动一方产业发展、带动一地群众致富,助力百姓鼓起了“钱袋子”。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敖汉旗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了“因路而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1年10月14日,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出现:“要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的言论。


敖汉旗交通运输局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推动交通建设与农牧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公路建设驶入快车道。目前,敖汉旗境内已建成县级公路为脉络、乡级公路为延伸、村组公路为补充的连接国省干线、遍及农村牧区的农村公路网络。截至目前,全旗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1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条93公里、国道2条252公里、省道1条133公里、农村公路269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8.1/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牧区公路为基础的路网体系。


敖汉旗交通运输局积极对接乡村振兴,促进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2021年向上级争取项目,努力协调乡村振兴资金,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782万元,其中国省干线修复性养护工程完成投资1329万元,通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974万元,联网路、双车道等项目完成投资1306万元,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养护、生命安全防护等工程完成投资1778万元,乡村振兴通组断头路项目完成投资2155万元,京蒙扶持公路工程完成投资240万元。2021年9月,敖汉旗交通运输局被命名为“敖汉旗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敖汉公路建设助推小米香飘世界


2022年5月16日,敖汉旗首届百万亩谷子春播节拉开了“中国小米之乡”谷子播种的大幕。贝子府镇克力代村村民赵春东驾驶拖拉机、挂着播种机行驶在通往石虎沟组农田新修的公路上,不再担心路滑和陷车,他家今年种植100亩地,其中大部分是谷子。这条助力播种的产业路引出一段感人故事。


2021年11月29日上午,敖汉旗贝子府镇克力代村党总支书记姜国全,村委会委员于景彪,石虎沟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陈继元一行人将一面书写“情系群众办实事修路造福暖人民”的锦旗赠送给旗交通运输局,表达了对该局为民修路的感激之情。姜国全激动地说:“路通了,经纪人的车开进了群众的家门口,粮食、牛、羊、猪的销售价都上来了!”


此前,克力代村通往石虎沟组是一条土路,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极易积水结冰,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尤其是播种时节机车开不到地头。贝子府镇党委政府积极申请旗交通运输局修筑这条产业路。旗交通运输局党组高度重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俊杰带领相关负责人先后两次现场调研、实地踏勘,及时把克力代村北四组连接国道305线的通组路项目纳入2021年度自然村通硬化路,筹措资金529万元,建设水泥硬化路4.8公里,当年10月底完工通车,从根本上解决了石虎沟里组、石虎沟外组、刘家洼子组、新窝铺组4个村民组155户、510口人出行难问题。


地处木头营子乡的敖汉旗热心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天都有三五辆车小米发往锦州港、大连港,公司以金厂沟梁镇、长胜镇、丰收乡、木头营子乡为基地,对农户的2.5万亩耕地进行半托管服务模式种植,其中进行有机种植面积1000多亩,每年订单种植小米达到9000余亩。公司经理于海祥正是看准了公路建设的优势,他对客商说:“敖汉旗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距京津唐沈等大中城市均在500公里以内,距锦州港仅13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地区,这是我们发展小米产业的最大优势条件!”


旗交通运输局领导说:“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完成乡村振兴通组路工程58.132公里,覆盖全旗17个乡镇苏木街道办、46个嘎查村,真正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


旗交通运输局深入乡镇开展“三问”活动,自2021年5月20日起,局领导先后深入丰收乡、贝子府镇、新洲办事处等乡镇街道,面对面与当地干部群众集体座谈,深入了解各乡镇街道公路建设难点,及时组织踏勘规划,先后修建了X469公路白土梁子至东他拉提质改造工程、长胜至新窝铺双车道工程、省道210至305连接线等工程以及克力代到石虎沟、长胜六合号河沿至下六合号组等村组出行路,解决了15个村组数千人出行难题,从畅通出行到修缮村路水毁病害路段,从修整农田作业路到帮助村民除雪抢通,一年四季往复循环,一件件公路建设的民生实事,把“幸福路”修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路网通行率。


一辆辆满载“熬出中国味”小米的汽车沿着勾画在大地上的交通脉络行驶,拥簇两侧的花朵描摹出道路斑斓的轮廓,通途与阡陌相交,绿树与蓝天相衬,常态化开展的路域治理让行人饱览65万株怒放的花卉,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新增的40块文化宣传牌和9块路段管养标识牌充实了道路故事,诉说着敖汉公路助推小米产业发展的故事。


敖汉公路建设助推设施农业四季来财


在敖汉旗西部的G45大广高速与国道111线交汇处,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鳞次栉比、延绵万亩,这就是萨力巴乡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走进园区看到车水马龙、销售火爆,设施农业已经成为萨力巴乡的一张产业名片。


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一隅,一箱箱贴有“萨美果”商标的樱桃正有序装车,温室种植户王春永介绍说:“园区种植蔬菜和水果因品质优良、绿色、无污染,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山西、上海、黑龙江等地,特别是‘萨力巴’‘萨美果’等蔬菜水果商标注册成功以后,销量增加40%,利润增加10%。”他一边算账一边说:“我种植100亩樱桃,亩产450斤,采摘期马上结束了,平均价格每斤35元,实现销售157万元。”


萨力巴乡依托便捷通畅的公路网络,按照产业培育集中、空间布局集聚、要素投入集约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小米、肉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萨力巴乡设施农业产业园总占地面积1万亩,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2407栋、高标准观光温室1万平方米,配套建设蔬菜分拣中心6000平方米。种植蔬菜主要有西红柿、彩椒、黄瓜、豆角、白菜,水果有香瓜、樱桃、火龙果、桑葚、桃、苹果、梨,年蔬菜果品产量达到7500万公斤,年产值2.5亿元,带动周边群众1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


金厂沟梁镇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从2016年起在县道X230土城子至老虎山公路沿线发展木耳人工种植,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县级公路土城子至老虎山,路线全长104.566公里,沥青路面86.434公里,路面宽度6米;水泥路面18.132公里,路面宽度4.5米。2019年对路线段落内的金厂沟梁至四家子25公里实施了养护工程。路况越来越好了,成立了金厂沟梁黑金农业产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在设力虎、段木梁、石匠沟和罗洛营子四个村分别建设了木耳种植基地。目前,建设日光温室250栋、610亩,年纯收入达750万元。每年平均雇用生活困难家庭劳动力200余人,既能保证劳动力就近就业可以照顾家人,又解决了增收问题。在整个木耳生产周期的4—5个月里,每人日平均工资100元,每人每年在木耳大棚的务工收入能达1万余元。几年来,木耳产业带动沿线20户5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旗交通运输局狠抓农村公路建设质量。2021年10月下旬,长胜至新窝铺双车道工程施工现场,第一车沥青抵达现场,随着摊铺机熨平板预热完成,机械轰鸣,浓厚的蓝烟升腾而起,长胜驻地建管办主任张宏军立即拿出了测温枪测量沥青摊铺温度,符合摊铺温度要求,但贴近下限,随即通知沥青站说:“现在室外环境温度偏低,车程有点远,只盖一层苫布上路不行,到沥青摊铺路段温度偏低了,后面的车一律盖专用棉被,不然就退回去盖好了再来。”


旗交通运输局26名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从严格把控路床、基层的压实度到严谨控制沥青用量、拌和时间和摊铺温度,从加班加点旁站监督,落实材料先检后用到现场人员、质检部门通力合作,把好每道质检关。2021年全年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新建农村公路36.1公里、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58.1公里,惠及17个乡镇苏木街道,完成危桥改造8座,村道安防工程17.6公里,为道路系好“安全带”,常态化开展日常公路养护工作,有序实施养护及路面翻修工程49公里,压实“路长制”责任,完善“乡道乡管、村道村管”责任体系,实现国省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91%以上,在通畅基础上满足了舒适出行需求。


公路通,百业兴。长胜镇长胜村党总支书记董景新介绍:“通了柏油路后,一斤番茄多卖1毛钱,并且方便快捷,远销浙江、广东、香港等地。”一辆辆客车开进乡镇,一辆辆货车驶进村组,一张张老乡的笑脸便是对敖汉交通成果的肯定。


公路两侧的设施农业随着路网拓展畅通了发展脉络,富了百姓,暖了民心,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便捷了百姓出行,更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敖汉人民沿着富裕美好的通衢大道奋勇向前。


敖汉公路建设助推肉牛走上城里人餐桌


“非常感谢旗交通局为牧民建成这条产业路,不仅村民就医、校车进出方便了,牛羊等农产品外销有了便捷通道,这是我们的幸福路!”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东荷叶勿苏嘎查党支部书记、养牛养羊大户、全国治沙标兵鲍永新由衷地赞扬说。


敖润苏莫苏木是较偏僻、典型的民族苏木,修通了羊羔庙至高日罕7.91公里柏油路,开启了道路交通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的“三通”工程,助力苏木确立了“稳羊增牛”战略,构建了肉牛、奶牛、肉羊“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牧民增收较为明显。肉牛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趋势,存栏量由2016年的7300头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头,增长1倍多。开工建设了批次出栏500头的肉牛养殖场,推动奶牛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开工建设了蒙旭家庭农牧场高标准棚圈和手工奶制品标准化车间,肉牛、奶牛高质量发展初具雏形。苏木实现了人均3头牛、10只羊的增收目标。确定12处文化、生态、沙地旅游景点,规划设计了主打苏木“周末一日游”旅游环线,实施了大漠响水“观光垂钓园”建设,谋划了“三棵树蒙古族风情园”文化旅游基地,创造了让广大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敖润苏莫苏木兴牧家庭农牧场依托公路建成了闻名遐迩的养殖与交易市场,成为了一方养殖业的销售集散地,年出售肉羊由过去的2000多只增加到7000多只。


立夏的第二天,萨力巴乡偏僻山区老牛槽沟村杨树湾子屯,机车轰鸣,人头攒动,几位河南客商开着3辆大卡车收牛、买羊,这可是近3年才有的山村交易景象。过去,村民出售农产品要自己找车拉出村,路况差,常发生事故,即使出高价,外村车主也不愿意来。自2016年杨树湾子修通水泥路后,村民一个电话拨出去,客商的车直接开进山沟,村民的农副产品再也不用雇车外运了。


萨力巴乡白马石至白土营子6.3公里和章京营子至敖包3公里的两条农村路修通后,客商主动上门收购牛羊猪鸡,饲养15头基础母牛的村民曹宝利,一年出栏7头牛,每头牛纯收入6000元,一年养牛纯收入4.2万元,年省运费1400多元。他还养羊50多只,每年出栏70只,每只纯收入400元,年省车费1000元。足不出户做买卖,这是敖汉旗农村公路建设给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敖汉旗充分发挥公路先行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出行难、通商难、求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率先在全区实施了公路“村村通”工程,在2008年实现乡乡通沥青水泥路,2010年实现县级以上公路全部黑色化基础上,2016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2021年完成低等级道路提档升级为县道247公里,交通容纳能力的不断提升,助力小米、肉牛、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驶入“高速路”。


下洼镇党委书记张海学总结公路建设说:“下洼镇依托靠近公路沿线的便利条件,在‘王下线’沿线开通金沟农业公司等电商服务站2个、快递站点2个,及时解决了沿线群众小宗货物配送难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物流产业的步伐。”


公路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使农牧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让农牧业更强、农牧区更美、农牧民更富,为实现敖汉旗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让乡村振兴的中国梦随着美丽的线条延伸进现实。敖汉旗先后依托公路打造了小米、设施农业、肉牛三个百亿元主导产业,尤其是从品种、基地、加工、销售形成全产业链条的全旗100万亩谷子,年产小米6亿多斤,都通过四通八达的公路运往全国各地。


公路助力全旗设施农业发展,目前,全旗公路沿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万亩,比“十三五”初期增加4万亩,形成了沿111国道、210省道两条设施农业产业带,促进公路沿线群众增产增收。


依托公路高效便捷的通行条件,促进肉牛、毛驴、生猪、牛羊、蛋鸡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降低了销售运输成本。2021年,全旗家畜存栏、出栏分别比2014年增加80.1万头只和117万头只。尤其是敖汉鲜蛋俏销京城,北京朝来万通市场每销售3个鸡蛋就有1个来自敖汉旗,全旗蛋鸡饲养量达到1315万只,年产鸡蛋9万吨,90%销往北京市场,全旗1.8万蛋鸡饲养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


几代敖汉人见证了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由“陋”变“美”的嬗变,从显而易见的里程增长到潜移默化的质量提高,惠及每户家庭。如今,要问敖汉这十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老百姓一定会说是路,建成一条农村公路、推动一方产业发展、带动一地群众致富,助力百姓鼓起了“钱袋子”。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敖汉旗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了“因路而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