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呼伦贝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内一流草原景区为目标,以游牧文化为核心文化内涵,依托莫尔格勒河自然景观,呼伦贝尔市开展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稳步有序推进创建
从景区获得国家文化旅游部景观资源评审以来,在呼伦贝尔市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呼伦贝尔市文旅广局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督帮一体”的工作方式深入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调研指导莫尔格勒河景区推进创建工作,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委政府也是举全旗之力,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工作。
(一)高位推进创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创建伊始,呼伦贝尔就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市文旅广局及时了解掌握景区创建工作进度,上下沟通、积极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求为景区创建工作提供专业高效的助力。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为进一步加强创建力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骨干,组建专班,集中办公,形成了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坐镇督办,分管领导一线调度,各相关部门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生态保护。呼伦贝尔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保护与发展,以保护性开发取代破坏性建设,建设木结构游客中心、悬空观景台、生态停车场,将环保理念贯穿始终;修建了51公里通乡公路、92公里木围栏,有效减少过往车辆碾压草原。三是加快创建步伐。市旗两级按照5A创建工作的要求,对照《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进一步梳理创建内容,分解任务,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表,绘制路线图;针对自评得分不高的现状,聘请专业团队对景区创建突出问题问诊把脉,并形成《诊断报告》。四是梳理申报材料。完成了景区《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保留景区提升改造规划》、创建申报片脚本及解说词;收集整理景区视频、音频、图片等宣传资料;制定景区各项管理制度;开展2019、2020年相关管理档案整理工作,填写管理运营台账96项24400余份,完成游客满意度调查7500份。
(二)狠抓项目进度。一是执行绩效管理。将工程资金拨付与工程质量进度挂钩,建立质量与速度并重的激励机制,调动施工队伍积极性,施工质量明显提升,施工进度明显加快,实现工程质量速度“双优”。二是强化系统集成。聘请市城创设计院召开两次全工程图纸会审会议,统筹工程建设,统一调度9家施工队伍,理顺施工工序,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工程进度明显加快。三是加快景区收购。结合创建工作与资金短缺实际,经与原有景区多次对接,将通过分期付款、租赁、以租代购、合作方式及竞拍方式解决原有景区产权归属问题。建筑施工项目截止目前,南游客中心内部装修工程进度完成87%,停车场建设工程进度完成96%,智慧旅游系统及景区出入口机动车管理系统建设进度完成70%,广场及管网建设工程完成93%,供电改造工程完成93%,预计今年5月中旬全面竣工。拟拆除的11家景区已完成拆除6家。
(三)加大资金保障。一是积极向上争跑政策资金,目前累计筹集资金4.1亿元,已累计拨付使用资金2.9亿元。二是对接银行代表,洽谈银企合作项目,拓宽景区融资渠道,筹措景区运营资金。三是聘请会计事务所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对施工程序,财务收支等进行重点梳理,不断规范项目施工、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四是优化项目设计、压缩投入成本、精简投资预算,总投资预算从原来的6.01亿元压减至5.4亿元。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对接首旅集团、华政文旅、呼旅集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创建,在景区推广运营、升级包装、线路策划、业态招商、露营基地建设、人员系统化培训等多领域开展合作,携手开启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面向未来优质发展
(一)做好顶层策划、规划和设计。按照上级文旅部门指导意见,莫尔格勒河北岸将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缩减原规划布局的业态,重新调整景区规划,切合实际地策划布局新的产业规划、新的业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一个含商业模式、赢利模式的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和落地方案,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是启动景区建设二期工程。对景区下一步创建进行认真梳理和充分论证,开展二期可研论证立项审批,新建内容以丰富充实新业态为主,如民宿、帐篷酒店、演艺广场、研学基地、草原婚庆、婚纱拍摄、影视基地等以及配套附属设施。同时进一步完善景区内现有设施,如扩建观景台的停车场、洗手间、换乘点等。同步提升打造景区两个进出口集散地旅游村镇(鄂温克民族苏木、陶海海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服务休闲功能。如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完善垃圾、污水、给排水、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引进康养、体验、酒店、民宿、演艺酒吧、作坊清吧等业态,布局景区后勤保障中心。二是打造产业园区,创建高端旅游品牌。投资建设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投资领袖做平台,按照“平台思想、分享经济、合伙人制度”投资模式植入多样化的项目、产业、产品,谋划符合现代旅游产业步伐集观光、休闲、度假一体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当下5A景区创建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有机融合,策划将莫尔格勒河流域为核心的优质旅游资源统筹整合布局,形成各具特点、不同风格及业态功能分区的黄金旅游线:西起呼和诺尔及白音哈达景区,东至那吉林场的大兴安岭余脉,其中涵盖头站夏营地、莫尔格勒河5A景区、鄂温克民族苏木、那吉林场等核心区域。三是科学运营、合作收益。未来的运营、管理将引进企业与莫尔格勒河游牧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合作进行。助推市旗国有企业混改,使国有企业真正实现盈利、规范、良性发展的目的,成为呼伦贝尔市经济新增长点。
(二)完善丰富景区业态功能。一是乡村振兴牧旅融合。以5A景区内32户牧民为示范,以项目区域内现有牧场为支点,布局牧旅融合项目,游客通过住蒙古包、赏草原风景、品尝蒙古餐饮,深度体验牧民生活,开展认养羔羊项目,以改变牧民收入模式、提升牧民收入。二是以网红思维谋划项目。借助景色结合自然生活,开发网红打卡点,通过微电影形式呈现现代人梦想中唯美的生活状态。开拓草原特色婚礼度假、恋爱小镇等项目。三是玩转冰雪冷产业。莫尔格勒河冬季旅游既要成为呼伦贝尔冬季旅游线路上的一个点,又要自成体系。植入全国雪地汽车河道越野赛,拓展冰雪露营项目,带动牧民家庭牧场增收。同时,在鄂温克民族苏木打造冬季野奢酒店,使鄂温克民族苏木成为最美最高端冬季娱乐消费聚集地,吸引年轻及喜欢极限运动的大批游客来此体验极限冰雪运动、娱乐项目、休闲和度假。四是沿河打造冬季冰雪旅游黄金新线路,即起始于曜石汽车冰雪试乘试驾基地,经呼和诺尔湖过通用机场,沿莫尔格勒河道冰面,逾夏营地近100公里向上游穿越至鄂温克阿达盖圣泉,沿途感受冬季茫茫雪原的冷遇与浩大。再向东40公里经那吉林场穿越兴安岭原始森林,感受林海雪原冰晶树挂的恬静和不期而遇的狍子、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精灵气息,满足越野爱好者的新、奇、特的体验感受。继续向东南30公里经特泥河、莫拐农场至牙克石凤凰山庄感受沿途雪域高原的豪情和冰雪试驾、雪上运动的激情,形成冬季自驾穿越草原、森林、牧场的旅游新线路、新产品。五是弘扬草原文化,树立“那达慕”品牌。陈巴尔虎旗作为“那达慕文化之乡”,将大力发展那达慕大会传统及蒙古族特色文化,结合现代旅游市场需求,打造集传统形式与现代方式于一体的特色那达慕体验,既包括传统那达慕竞技表演,同时重点针对旅游者设计趣味比赛、参与性活动项目。引导发动当地居牧民,发挥呼伦贝尔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长,使之可以在日常旅游活动中长期、全面开展那达慕,形成“天天那达慕”的体验效果和特色产业,天天上演草原欢乐盛宴。同时,以“冰雪那达慕”为统领,把草原文化与冰雪旅游相结合,集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歌舞为一体,打造冬季旅游品牌。
呼伦贝尔市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景区创建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目标不变、投入不减,继续积极投入、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对莫日格勒河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进行专业的全程指导,助力莫日格勒河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取得成功。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