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库伦:“小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技支持

来源:通辽日报时间:2023年05月11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库伦旗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紧紧抓住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发挥科技特派团人才资源优势,为农牧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金点子”和技术指导,为乡村振兴点燃新希望。

库伦旗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紧紧抓住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发挥科技特派团人才资源优势,为农牧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金点子”和技术指导,为乡村振兴点燃新希望。


引进“新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增产增收


“测产数据出来,我深感震撼,不敢相信啊!”库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伟春激动地说。


据了解,库伦旗正常年份降水量仅400—450mm,且主要集中在盛夏酷暑,平均降水量只能满足高粱、谷子等农作物需水量的一半,水份利用率低,且受气候、地形、技术等因素制约,当地传统方式种植的玉米、高粱、谷子等农作物出苗不齐、病虫害较多,亩产始终不够理想。


为破解高粱、谷子等农作物产量低下问题,科技特派团在深入了解、广泛探讨的基础上,2022年从山西农业大学引进“旱地渗水地膜高效种植技术”,在全旗3个乡镇苏木5个嘎查村试验示范种植玉米、高粱、谷子450亩,并取得突破性成效,经库伦旗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测产,试验田亩产均比常规种植方式增产12.6%以上,增产增收效果让周边老百姓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


探索“新模式”,


革新耕种制度有力有效


库伦旗是“中国荞麦文化之乡”,库伦荞麦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其品牌价值已达到20.1亿元,但产量低、种植面积萎缩是库伦荞麦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提高荞麦产量,打响库伦荞麦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科技特派团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推出“燕麦+荞麦复种模式”,在库伦镇马家洼子村打造示范田2600亩,经田间测产,前茬燕麦干草产量达到1000斤/亩左右,价格在3.2元/斤以上;后茬荞麦产量360斤/亩左右,价格为12元/斤以上,开辟了“种—养复合型”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途径,既稳定了荞麦种植面积,又解决了年中饲草紧缺问题,极大推动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形成,加快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生产技术和模式优化革新进程,促进了农牧产业稳步发展。同时,开展冬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技术试验,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冬季和春季土壤风蚀,实现两季收获且青贮种植收益提高200元/亩以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选优“新品种”,促进养殖产业量质双增


“喂点好草可比喂买的饲料强多了!”科技特派团团长王振国对茫汗苏木白音茫汗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宝钢叮嘱道。


全年禁牧,青贮饲草紧缺成为困扰广大养殖户的难题。对此,科技特派团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上“做文章”,在优良品种引进筛选上“下功夫”,先后收集本地优质品种牧草50余种,最终选定羽毛草、鹅观草、披碱草等具有返青早、产量高特点的优质牧草,为广大养殖户安心发展养殖业探出了“新路径”。


打造“新平台”,实现本土人才培养全覆盖


为实现帮扶资源共享,科技特派团运用平台建设撬动专家背后的团队,通过建立荞麦科技小院、任长忠院士工作站、吉林大学肉牛良种繁育博士工作站、库伦荞麦博士工作站等极具辐射带动效果的典型科技示范基地,以线下指导、实地调研、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全旗24名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素质培育、能力提升及“科技活动周”“科技列车行”“科技大篷车”等活动,累计培训本土科技人才1600人次;积极组织当地致富能手、技术骨干、乡土产业带头人加入科技特派团,推动“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数量持续增加,科技帮扶与本土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明显提升,“组团式”帮扶整体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