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这是一首在养兔人之间广为流传的“致富经”。说起姚吕慧和张红海夫妇返乡创业养兔的故事,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农历兔年,正值夫妇俩创业十年,新的发展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他们“兔”飞猛进。
走进太仆寺旗鑫尧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溜溜兔笼里,白生生的大兔小兔觅食嬉戏,姚吕慧和张红海正在养兔场内打扫卫生、添加饲料、查看种兔繁育,看着一窝窝新下的仔兔生机勃勃,夫妇二人喜上眉梢。
“兔子娇贵得很,冷了不行、热了不行、湿了也不行,成百张嘴,上千条腿,我们一年四季忙忙碌碌,付出大但收获也大……”说起养兔的故事,从早忙到晚的张红海歇了口气,脱下工作服感慨道。
早些年,夫妇二人在外地打拼,虽说增长了见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积蓄,但心里还是不够踏实,总认为给人家打工还不如回家干点啥。经过多方学习考察,二人把目光锁定在投资小见效快的獭兔养殖上。
獭兔的经济价值以皮为主。2013年,夫妇俩盖厂房、购设施、进种兔,忙忙碌碌好些年,等到兔场刚赚了钱、回了本,小有起色时,又遇兔皮市场饱和和购皮商竞相压价,遭受了巨大损失。面对创业受挫、资金吃紧的窘境,二人守着耗费多年心血的兔舍,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败”,夫妇二人并没有气馁,依旧咬紧牙关守产业、不离家。不久后转机悄然而至,当地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餐饮业,带动了肉兔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相比兔皮,肉兔市场风险小,一年四季能出栏,夫妇二人随即将养殖方向改为良种肉兔——伊拉兔。
引进良种、提升技术、改善管理,几年下来肉兔的效益不断增加,姚吕慧说:“伊拉兔繁殖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期短,一只母兔1年能产6窝幼崽,每窝8到10只,90天左右即可出栏,出肉多并且肉质好,目前存栏的母兔约有500只,一年能卖出20000多只肉兔,一只肉兔能挣20多元,主要销往周边饭店、熟食店和旅游点,也有部分能销往河北,去年的收入有40多万元。”
说起今后的打算,张红海思路清晰:“现在兔子不愁卖,愁养,增收的关键在良种,为了确保繁殖数量,我们一边引入优良种兔,一边淘汰一些繁殖力稍差的兔子,再淘汰上两批,就全是良种了。我们现在也琢磨着自己加工饲料,用上自己的饲料,兔子长得快、产得多、不缺营养不得病。”姚吕慧接过话茬又说:“疫情过去了,今年的消费市场更好了,来,来我家买肉兔的多了,买种兔学经验的也不少,下一步我们既要卖好肉,也要供好种!”
姚吕慧夫妇返乡创业,是太仆寺旗乡村振兴中特色养殖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伴随乡村旅游餐饮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户因地制宜从事土鸡、鹅、兔等特色养殖,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乡村特色产品。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