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非法金融活动
(一)什么是非法金融活动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未经批准或超出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或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行动。非法金融活动破坏金融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非法金融活动包括哪些形式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4.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活动。
二、常见非法金融活动类型
(一)非法代理退保
通过代理业务获取不正当利益、诱导退保后侵占投保人资金或进行保单贷款转投非法理财产品;挂单骗佣,包括通过撤旧保新、自垫保费等方式策划客户批量投保后,在销售过程中故意预留误导证据,通过非法手段退保套取佣金,该行为已定性为涉刑的职务侵占行为
(二)非法代理维权
非法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络平台冒充法律工作者,发布虚假案例,诱骗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向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并要求提供个人隐私和敏感金融信息;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编造事实、伪造证据,使用固定模板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投诉;切断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联系,怂恿或替代消费者采取过激行为,甚至恐吓阻止正常协商。
(三)非法集资
它常常以虚假项目、虚构公司为依托,向社会公众广泛募集资金。比如,承诺给予投资者年化收益率高达20%甚至更高的回报,远远超出正常投资的收益水平。他们打着“养老项目”“高科技产业”等旗号,编造虚假的商业计划书,吸引中老年人、退休群体投入毕生积蓄。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血本无归。
(四)非法借贷
这类活动多存在于民间借贷领域,表现为“套路贷”。不法分子以低息、无抵押等诱人条件吸引借款人上钩,随后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虚增债务、恶意制造违约等手段,让借款人陷入高额债务的深渊,不仅财产受损,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有些年轻人因一时急需资金,误入“套路贷”陷阱,最终倾家荡产,家人也备受牵连。
三、防范建议
(一)树立正确理财观念
投资理财要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如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等,稳健投资。不要被一夜暴富的幻想冲昏头脑,牢记“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二)多学习金融知识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关注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可以阅读金融书籍、参加线上线下的金融知识讲座,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增强辨别非法金融活动的能力。只有自己懂行,才能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保护好自己的财富。
(三)谨慎投资,不轻易转账
在进行任何投资前,务必仔细研究项目背景、公司实力、资金流向等关键信息。对于要求提前转账、缴纳各种费用的投资项目,坚决说“不”。哪怕是熟人介绍,也不能放松警惕,毕竟涉及钱财,谨慎无大错。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